慢醫療運動

我們都知道身體健康與心理健康息息相關,更不要說患有慢性疾病的病患,要他們積極面對疾病時更加困難。澳洲在2019年發布的 General Practice: Health of the Nation (普遍實施:一個國家的健康)報告書裡,患者會去看診的最大也是最普遍的理由是因為疾病所造成的心理障礙,換句話說就是感覺到鬱卒才會去找醫生。根據2016年英國調查家庭醫學的現狀,對患者而言最重要的是「臨床專門知識」與「討論病情的時間」,等於是醫生的能力與時間的總合。

醫學界也有「全人醫療」的想法。不只是醫病,也要醫心。但現實看起來,醫生每天的業務量過大的情況下,每個病人分配的時間也相當少,執行起來相當困難。現在看起來病人與醫生中間出現非常大的鴻溝。看病就像吃速食,有固定的套餐與價格,醫療機構只是提供對應的流程。不要說品質了,先吃飽再說吧。

在許多地方,就像是義大利推行的「慢食」運動,醫學界也開始進行「慢醫療」運動。許多國家在慢醫療運動下,確保每個醫生的時間能夠完整地提供給病人,許多因時間緊迫而忽略的症狀也就這樣被發現。慢性病的身體問題與環境、遺傳、身體活動、壓力或者是其他複雜的心因性問題息息相關,其中一個因素如果沒有觀察到的話,吃再多藥也無法恢復健康。如果醫療系統不想要這麼多急重症病患的話,就必須要慢下來,傾聽慢性病人的問題,一起找出對策。

就像是寫這篇文章的 Mariam Tokhii 醫生,將自己的工作解釋成為「發現之旅」。她認為醫生必須成為印第安那瓊斯,傾聽像是在神秘迷宮中探險,細心觀看周遭環境,找到「寶藏(病根)」的時候得想辦法運出來(摘除病根)。英國醫學教育學者 John Launer 形容醫生跟病人之間的交流是「對話誘導改變」,在現代醫療環境之中更顯價值。

慢醫療運動能讓苦於慢性病的病患得以獲得生理與心理上的救治。尤其在後COIVD-19的新常態,人們也選擇逐漸放慢腳步,讓慢醫療漸漸取代速食醫療吧!

Slow medicine, like slow food puts people ahead of profit

找尋更多未來 |

如果你喜歡這篇文章,或許可以請我喝杯咖啡

再生式企業特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