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 生成人工智慧短短時間改變世界的樣貌,許多討論從哪些工作會消失、那些經濟會受到影響或是技術端該如何整合這些 AI 工具出發。卻比較少是從設計活動的本質去看 AI 帶來的影響,應該也不能這樣講,生成式 AI 完全顛覆過去設計對 AI 的思考邏輯。
AI 對設計(這裡是廣泛定義各種層面的設計),比較偏向自動化與小規模資料導向的應用,像是 AI 應該作為小規模的行為修正,像是機器學習看出明天會下雨,所以那些地區的雨傘進貨量必須增加等等。設計者會自動帶入人工智慧思考概念,現在已經是相反邏輯,設計者應該從 AI 去思考「價值創造」這件事情。
舉個例子來說,IDEO 資料專家 Justin Massa 在 2018 年文章裡寫道:AI 還需要贏得人類的信任,以設計師使用 AI 進行設計發想,讓客戶選擇自己的設計等等,都是小規模應用,沒有太大價值意義。她認為從 IDEO 角度看 AI ,比較像是擴增智能(Augmented Intelligence),而不是人工智能,擴增智能的重點也放在人類如何運用 AI 工具進行價值創造,而重點當然放在人類行為上。
這給我一個很好的發想點,如果我能夠以「信任」與「價值」去思考擴增智能,從設計角度去解讀生成式AI,我自己發現至少有 4 種不同樣貌:
Chat – 聊天模式
如果說 OpenAI 為什麼用聊天展現人工智慧,得要回到人類基本溝通邏輯:用聲音與語言進行各種意見交流。ChatGPT 身為一個交談介面來說,實現不同種類、廣泛的、基於一定雜訊的人類聊天邏輯,我們才發現原來人類與電腦 – 人工智慧原來是可以互動交流。先不說每個仁信不信任答案,可以自然互相交換訊息本身,就是一件非常具有價值的事情。
Copilot – 副駕模式
當 Github Copilot 發布的時候,開發者界一片歡喜與哀號交錯,有些開發者發現在擴增智能之下,可以寫出高品質的程式碼,而不需要老手帶領。副駕模式就幾乎等同於 Google Map 與 Spotify 選歌清單,只要搞清楚目的(與目的地),中間過程就能夠交給 AI 代勞,達成最有效率的產出。但我們也會知道, Google Map 似乎不太在意路有多小條,或是 Spotify 也不知道有沒有人在聽,直到被按下停止撥放鍵為止。換句話說,副駕模式到最後還是以效率提升為目標,最後品質還是得看人們如何決定。
Crowd – 群眾模式
如果一個人有問題,過去是看書查資料,現代網路科技更容易達成這個目標,但擴增智能又回到一個基礎,那就是問人。為什麼人這麼喜歡問人,目的不僅希望了解對方的想法,更重要的是確認自己思考邏輯是否正確。群眾模式讓人們能以極有效率的方法進行探索,只要把設定(Prompt)做好,可以問一群人的想法,或是專家意見,更加有趣的是,或許這些群眾想法會回來讓自己反思,或許自己可能是錯的那一方,此時,信任在哪裡呢?
Consensus – 共識模式
Consensus 原是以 GPT4 為主的論文閱讀協助工具,能夠協助研究者從問題、解法、驗證等角度進行各種不同領域的知識探索。看起來像是副駕模式,動機卻有個本質上的差別,在於問題是在找尋一個或多個「正確」解答,尋求領域的「共識」,不是給個目的地就跑出路線圖這樣。如果 Google Map 提供共識模式的話,會出現這條路線有多少人曾經走完全程,或是有些人會在中途離開展開新路線,這些都是需要更多資料的事情,當然也是不同應用場景。
當然共識本身就是一件有價值的事情,另外一方面想,沒有共識或許也是一種狀態,對科學家來說沒有共識或許等於這個問題的解答還沒完全確立,的確是非常值得投入研究精神,這或許也是增加效率的方法。
以上四種模式,我覺得或許是 AI 時代的新 4 C – Chat、Copilot、Crowd、Consensus,對於人類來說,尤其是對設計師來說,如何意識並且理解這些模式能夠產生的不同文本意義,可能對於解決一些 AI 焦慮有所幫助。像是圖像生成 AI 現在尚未出現共識模式,就有機會繼續進行探索,共識是最困難的也說不一定。
未來有沒有新模式出現?我相信一定有,而且就在不遠的時間內。
One response to “AI X Design,4 種不同擴增智能”
[…] [中] 未來手帖/AI X Design,4 種不同擴增智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