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8年「青色組織」一書發表以來,成了許多推動組織創新的主要理由:只要給員工自由裁量的環境,不用事事秉告,就能夠激發員工創意跟生產力。提升生產力在組織發展的理論上並沒有錯,或許作法有些不同,但終歸是需要提高每個員工的產值,達成全體組織的目標。
這也是我們在這裡討論的話題:單純提高員工自主性,就能夠提高組織生產力嗎?
也就是說,是不是所有組織都適合青色組織的發展路徑,這個需要適當的釐清所有青色組織的特質:什麼叫做生產力。過去生產力的目標是人工時的產能與業績的對價計算,如果100人創造了1億的業績,單純計算每個人的生產力就是100萬(當然不能這麼單純,只是方便推論),如果我們想推動100萬→120萬(20%↑上升)的計畫,單純推廣青色組織可能就不是唯一解。
為什麼呢?我們用邏輯來看,推動20%上升的計畫是否是個合理的目標?(可能不是,在新創公司必須以倍數成長,成熟公司則連5%上升都有可能是問題。)整體業界的生產力邏輯是否放在組織上?(組織如果是階層管理,就很難以個人主義來執行,例如工廠或是合作社。)
組織成熟度與個人成熟度
每個組織都可能是一種混種的現象。也就是任何一種組織都不會是單一的紅色(軍隊)、琥珀色 (金字塔)、橘色(創新)、綠色(科層賦權) 到青色(自發性組織),而是百分比,例如僵硬的財會與法務很顯然的是50%紅色組織,20%是琥珀色,30%是綠色之類。也就是說,在紅色組織百分比多的部門或是企業來看,即使有自主性強的「青色員工」,也會變成邊緣人。另外一個角度,研發或是市場行銷需要很柔軟的腦袋思考的時候,只能聽令指令的「紅色員工」也只是成為工具人,長期無法成為戰力。
基本上生產力高,一定程度上也是成熟度高的組織,使用青色組織的架構才有意義。相反的,如果本來就是需要命令式的方法才能推進,一昧的調整成青色組織意義也不大,畢竟我們不會希望在工廠看到自行發想,卻未經主管就擅自關掉機器的行動。也就是說,組織的成熟度與員工成熟度到達一定成熟的程度才能夠導入,這就是原先思考青色組織的盲點所在。
防疫促進青色組織的發展速度
在防疫期間許多公司將員工改為遠距工作,以減少對人的接觸時,也在短期看到的確生產力提高了。臉書與谷歌皆採取積極接納遠距工作的型態,甚至老牌IT公司富士通(Fujitsu)更發布了有1000多名員工以後將採遠距工作的形式,人們戲稱講了十數年的數位轉型都沒用,疫情一來就完全導入沒有磨合期。對於推動組織發展的人也是一個好機會。
理論上,需要接觸人的企業,其實組織成熟度也屬於相對低點的位置,例如飲食或是零售業。大型服務業在推動員工自主性其來有自,能夠提高顧客滿意度就是最好的目的。提高生產力也等於提高組織的成熟度,發展在地服務或是社區共好,都是一個很好的方向。
最後,青色組織並非一蹴可及,需要高度經營能力的支持,高度成長的市場以及個人成熟度,階段性的提高生產力看起來是比較容易進行的方式。畢竟,毫無效率的經營對於誰都沒好處,而成熟度高獲利高的公司才是21世紀的經營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