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身於馬利共和國的 Oussouby SACKO,同時也是日本精華大學的校長,長年居住在日本。在一場訪談中, Oussouby SACKO 教授從外國人的角度觀察日本,得出「日本人對學校期待太高」的結論,讓日本教育工作者掀起一波討論風潮,認為十分切合目前的社會環境,以下是專訪的簡單翻譯:
為什麼日本人對於學校教育的期待這麼高?
Oussouby SACKO(以下用「我」作為主詞):我住在日本久了,還是有許多文化讓我百思不解,其中一個就是我非常驚訝日本人對於學校的期待值非常高,幾乎到了多餘的境界。我不知道為什麼,日本人就是對於學校教育有種莫名的愛好。
本來教育這件事情分為幾種,在家裡有家庭教育,社區裡有社會教育,當然學校裡的就是學校教育,各有各的責任義務。現在看來,這些教育的機會幾乎都給了學校教育,造成日本人去學校其實要面對的不只是學習而已,還有許多不必要的教育訓練。
像是日本的小朋友們,去學校等於是家庭、社區與生活的總結,人生都以學校為中心,不管是社團活動還是交朋友,也都是為了學校教育而進行的一部分,出了學校之外就什麼也沒辦法思考(當然從早到晚排滿活動,也沒時間思考)。最後造成小朋友只要待在家裡就只能看網路影片或者是卡通消磨時間,幾乎沒有真正休息的時刻。
但是我問了幾個家長,以學校生活為中心真的好嗎?這些家長的回答更是讓我感到驚訝。
「如果學校生活把時間塞得滿滿的,沒有其他活動的話,就可以安心了」。
我完全不懂這是什麼意思。
對我來說邏輯完全相反。
每個國家為了讓人民行動符合社會方針,所以實行了國民教育,這沒有什麼不對。另外重要的事情是,藉由學校教育讓每個人都有個別行動的權利跟能力,以生存在社會文化之中。但在我看來,日本教育體系卻習慣將教育架構化,將學習轉化成為一個個流程,讓每個人的生存能力喪失在科目學習之中,失去離開學校也能夠個人生存的能力。
人格養成的重要因子
在學校裡,最重要的時間是形成每個學生人格養成的活動,過於強調「團體生活」或是「學校必須要展現每個孩子的個性」都是不切實際的期待。基本上每個人幾乎都是以同一個框架思考、行動、生活著,幾乎沒有任何個人的時間空間養成自己的人格。
我並不是反對教育架構化的現象,只是舉出這也不過是教育的一條路,並不是全部。
如果學校老師都只是提供同樣的授課內容,那麼只是提供資訊的人而已,但要將資訊分解成自己的養分,就必須要自己養成思考的能力。在許多空白的時間,思考養成是孩子們成長的能力,並非只是塞滿時間的學習方式。另外,在學校裡讀書本來就是重要的活動,在其他時間跟朋友吵架、遊玩或者共同學習某些事物,也同等重要。但在日本的教育環境之中,學校朋友等於一切學習的陪伴,造成人際關係緊張的狀況,也就是不知道該怎麼樣離開學校教育的例子之一。
學校老師也因為要處理這類型的人際關係而感到疲憊,有時候還要處理家庭因素,加上本來就要準備的課程,說實在的教育品質如何也值得思考。學校教育在某種程度上也是「國民教育」的一環,所以無可選擇的情況之下,教育體制的崩壞也是時間問題。
所以,我覺得,如果能提供「為了個人生存下去的學習」,搭配現在的學校教育,兩者必備可能才是解答。自己有建立假設、驗證、判斷、執行與接受的能力,在人格養成上能獲得重要思考力,對於以後的生活將有大大的影響。
人類一直都在環境下學習,除了學校之外,家庭、朋友或者是自然,都是環境的一部分,學校只不過是暫留之地。如果強制學校裡的學習才能叫做學習的話,將會大大的減低人生的可能性。
アフリカ出身・京都精華大サコ学長 「学校に期待しすぎる日本人」への疑問
*附註:誤翻馬利共和國為剛果,特註明於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