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的工作定義一直變化之下,下個世代的年輕人,到底準備好了沒?
針對這個問題,加盟 OECD 的14個國家裡,抽樣 15 歲的青少年對於工作的看法如何,意外的找到不少值得討論的項目,例如其中一個問題是:想要做的職業是甚麼?8 成青少年回答醫師、老師、律師或者是企業經營者之類的傳統職業,其中包括了 47% 男生與 53% 女生,比起2000年的調查,選擇傳統職業比例有大幅上升的傾向。
當然,這些青少年並不十分理解傳統職業具體地來說是要做什麼樣的工作,可能對工作的認識也來自於家中成員、學校的說明會或者是電影情節。有些像是程式設計、行政或是實驗室工作等等,比較屬於內部工作,就沒有這麼多人選,成人如果以在青少年的世界觀來看,傳統職業比例高也是很正常的事情。
如果我們把一樣的問題,問了數學與科學成績前10%的學生,會有什麼反應?大部分的人都想要選擇工程師相關的職業,完全跟上面的普遍傳統職業觀相反。男生會選擇科學工程的比例也大幅度超過女生。說起來背後的原因可能跟教育有關,比例上只有約 30 %的美國女性,英國也只有 20 %的女性會選擇 STEM(科學、科技、工程、機械) 教育體系,其他可能都選擇了非工程類的傳統領域。
也就是說,當我們分析 OCED 世界經濟論壇中的資料,目前大約需要25%的 STEM 工作,未來可能男女比例將不會有1:1這麼平等。如此的起跑點不公平也會有薪資不一致的現象產生,例如英國女生就職人氣(83%)的護士類看護工作大概只有2萬4000美金,比較起科學與工程類,可能差了好幾個級數。
年輕人面對在傳統職業與科學工程這兩種完全相反的職業選擇,不僅僅是學科成績上的比較,背後是社會價值觀正在劇烈的變化,年輕人並不會這麼清楚,就連協助職涯發展的老師們也有可能只是對男女印象上對於傳統職業的偏好,高於科學工程類的職業選擇。
換句話說,年輕人是否對於未來自己能夠從事的工作能有正確的理解?如果只是放在男女差異,女性只能做事務類工作,工程師都是男性的話,或者是文化上對於某些職業的性別意識差異,職業選擇當然也會有不同結果出現。
如何去除職業的既定性別印象,對於整個社會上教育、政策與個別企業的人才育成都有不少影響,社會該如何對應才是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