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說這篇文並沒有針對個人、團體或是組織。單純是觀察跟回想。
講這個問題之前,我覺得必須要先有一個定義,也就是什麼叫做世界級的設計公司?
對我來說,能夠接到國外公司的發案,得到國際獎項,或者是雇用外國人都可能是必要條件,不過,我個人認為世界級的定義是在世界上能夠有機會產出具有「設計價值」的觀念,可以做為某種「世界觀」的作法,如果要舉例的話,荷蘭的Droog、日本佐藤大 Nendo、英國 Tangerine、美國 IDEO等等都是。
顯而易見的是人才。語言能力就佔了大部分的要素。沒有一個設計師是天生就有語言天分,而是不斷合作中練起來的。單就一個設計語言來說,「極致」在英文的說法可能高達10幾種,每一種都能夠代表極致,但又不是。中文很容易侷限設計師思考,偏向找出一個絕對價值,而不是各種不同價值觀。所以,老實說我覺得用英文腦做設計,跟中文腦根本就是兩回事。
同樣是漢字圈的日本與韓國,設計師更偏向用圖像或細緻的隱晦語彙來解釋某些英文沒有的詞彙,像是禪、間(MA)或粋( IKI)等等。也就是說,如果設計師真的無法接受英文腦,用中文腦可能需要更多的努力做文化研究,或者是將地區特色放進去自己的作品。這個比較像是設計師個人的道行,想突破的設計公司哪間不需要好好想想自己跟其他人的差異?
時間也是另外一個因素。做設計其實不能說算是一種工作,比較像是生活狀態。我常常看到許多設計師早上七點運動順便就發Email,或者是忙到晚上12點才連絡。時間無法避免的控制了設計品質。當設計師糾結在某些技術細節(工業設計常見的是R角)花費大部分的時間,卻無法提供一個「完整的」設計提案,其實才是真正的浪費時間。舉例來說好了,某次跟設計公司合作的專案,還沒合作前發過來的Design Deck(這應該叫做設計評價,跟Design Pitch同是另外一件事情,有空再說)基本上是250+頁起跳,更不要說每個階段的報告都有200~300頁。但他們也是人,一間公司也不可能只接一個案子,哪來這麼多時間做?這就考驗設計公司的管理原則了。
思考邏輯。不知道為什麼,可能是設計學校從來不教理則學,許多設計師的邏輯實在不敢恭維。最常出現的狀況是無視業主的設計要求,認為業主找自己做設計就是要設計產出,最後交出跟想像完全不同的作品出來。設計需要換位思考到業主的思考邏輯,這點真的很少人可以符合,更少人能跳脫或超越業主的思考,創造新的世界觀(回到文章一開始的定義)。對業主的想法如果只是當作金主的話,除了錢根本無法學習到任何東西,如果當作資源,帶來的真的比想像的更多。這也是世界級公司最強的地方,讓發案的業主感覺自己慧眼識英雄,直接昇華到另外一個階段。
預算與經濟體是另外一回事。就像上面所說的,設計公司提出的預算從數十萬到一百萬美金不等,甚至有聽過年度設計預算到300萬美金的案例。如果以台灣少少的設計費行情來想,真的會懷疑設計能夠拿這麼多預算嗎?答案當然是肯定的。如果你有別人沒有的技能,的確是有機會開這麼高的價格。跟設計費唯一可以類比的是電影製作費。好萊塢跟獨立發行製作費差上一大截,不是因為獨立發行品質不好,只不過好萊塢有世界上的奇才怪才不知到哪裡來的想像力,而且世界上只有一個好萊塢。貧窮限制了設計公司的想像。
最後是觀念:其實沒有一間設計公司設立的時候,就以世界級的設計公司為導向,因為不切實際。相反的以地區、文化、社會與美感創造的意義,才是這些世界級設計公司得以論述的基礎,所以如果我們換個問題:為什麼每間設計公司做的事情都差不多,也許才是真正的面對現實,才能找出原因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