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 年回顧時提出「永續轉型」,的確看到許多產業紛紛開始進行底層部屬,例如各式各樣的供應鏈重整、無紙化/自動化、技能再造等行動,另外一方面,當我們極為動盪的度過疫情,整個設計、社會、商業與文化面引起極大改變。改變源頭來自於產業之外,初期市場也面臨到威脅,尤其是創投在永續轉型已經投下 400 億美金在各項基本建設與應用,目前看來杯水車薪,未來還有加倍投資的決心才行。
總之,我們回顧 2022 時仍然以「設計如何打造更永續的社會」角度出發,科技仍然是重要工具,商業環境也必須要順勢產出有效應用,如此總結 8 點極為個人(非常有可能沒有去除 Bias)的回顧觀察:
1.使用體驗讓企業陷入兩難,該持續投入還是以守成為主
UX 在今年遇到瓶頸,主要因素為美國通膨與矽谷失業潮燒到使用者經驗或是設計部門,推翻原先標榜設計能夠讓企業成長的論調。使用者經驗設計從人人稱羨的工作內容,急需證明自己仍舊值得投資,讓使用者經驗成為不可或缺的企業功能。不過,站在企業角度可不是如此,任何使用者體驗都不能抵擋營收衰退的現實,成長性也不再是做好使用體驗就可以,還需各種行銷工具配合。
2.與其討論數位設計帶來的 ROI,不如討論價值
設計進入商業世界,有關投資設計回收(ROI)比例一直都是個話題,直到麥肯錫以設計作為企業創新工具才得以擺脫傳統視角。麥肯錫關心的不只是企業營收,而是著重設計部門是否能夠在組織內產生水平溝通效應:如果將設計組織隔離於其他組織之外,限於產品設計為中心的營運模式的話,便會限縮設計部門的影響力,企業便無法成長。
3.數位協同工作是主流,技能再造就是關鍵
如果說疫情改變的是工作樣貌,讓多人得以依靠一台電腦與網路線就能夠展開工作,接下來的主流則是放在如何將那些尚未技能刷新的工作者,如何經由技能再造(Reskilling)成為下一波生產力。工具提供者已經看到人才轉型市場的潛力,紛紛提出各式各樣 nocode/lowcode 工具,但我們也不禁要問,到底工作者需要提高的是數位技能,還是之前就必須要提升自己的技能思維?
4.資料再次取得主要地位,科技投資局限於雲端
服務雲端化已經是個走了10年以上的大趨勢,AIoT / Mobile APP 應用服務擴增,看來今年仍然會佔據許多目光。波段也從大公司燃燒到中小企業,中小企業需要更多客製化空間,也反映雲端服務仍有整合機會於各式自動化串接。
5.商業模型再次進化
Adobe 200億美金購併 Figma,加上 Canvas 估值高達 400 億美金等等,讓我們知道所有設計工具都不再是個獨門生意。整個數位設計生態系以協同合作重新定義過一輪,發現最核心概念仍然放在人們如何溝通、產生與消耗創意工作,就像是最近火紅的 AI 繪圖工具們,也需要放在適當情境才能真正為人所用。
6.體驗仍舊不可取代
過去我們認為教育或是學習必須要在教室,但疫情加速線上學習應用,疫情後回歸到教室變成雙軌進行。體驗行為也反映在時尚-數位時尚或是社交-數位社交場景,尤其是對 GenZ 世代逐漸成長,價值觀也將引起世代戰爭,
7.不管元宇宙還是 Web3,線上交易行為仍舊充滿風險,但人們樂此不疲
41% 美國人已經不再用現金交易,其他國家的人們不是在線上交易,就是準備中。這個現象讓我們知道就算是 FTX 因詐騙倒閉,線上交易仍舊是不歸路,而且根本沒有回到傳統經濟的意思。過去交易事項從小額消費品開始,現在車子或是房地產都能夠使用線上交易平台,人們信用也將從第三方徵信機構轉成電子驗證,去除第三方阻礙/增加的風險。未來線上交易的思考邏輯將會逐年提升品質,停留在區塊鍊可能就太小看交易本身的價值。
8.疫情終歸消散,混合者(Mixer)/去混合(de-Mixer)掌握下個成長關鍵
疫情讓網路使用者與現實交換身分的現象隨處可見,對於經營來說,如何好好理解現在的複雜程度變成下一個命題。混合者如何好好應用場景,不斷塑造更深入體驗同時,混合者常常運用實體與虛擬角色也將成為一種新日常狀態。姑且不論混合者需要做到多極致,不同業種來看,也有可能去混合,就像是Amazon 因為業績衰退,重新審視/減少 Alexa 等等創新服務投資,某種程度是就是如此。混合/去混合的狀態將會持續一陣子,直到產生新秩序。
如何面對 2023 ?
2023 年主題仍舊是永續轉型,永續從遙不可及的理想,變成日常可實現的基礎。不過,我覺得可能有一個支線談有關AI、創意與工具的創作者經濟,暫且叫它做「創意螺旋 (Creative Spiral)」。創意螺旋指的是創意者將會把自己沉浸在一種充滿生產力的環境,掌握到創意螺旋將會產生越來越多數位設計產出,不管是商業面還是作品,都能夠看出是加乘效果。現在就看這個創意螺旋可以卷入多少人、事、物,創造什麼樣的價值與生態系。
這也不是一時現象,長時間來看創作者與資本連結會漸漸擴大,舉例來說,Youtuber 已經擺脫傳統網路媒體的小眾市場定義,成為長尾創作者,依附 Youtube 平台的效益也遠大於其他社群媒體。這讓 Youtube 成為內容聚集地,同時也捲入AI、Metaverse、Web3三種科技神器,創作者只要能夠找出原創內容,就可創造屬於自己宇宙的生態系。
未來並非預測,而是實際進行式,我們再一次溫習這個道理。
參考資料
- GGV
- Retail’s most interesting forays into Web3 in 2022
- Striking findings from 2022
- Venture Capitalists Want to Save the Planet Again
- The 14 retail-tech startups that will soar in 2023, according to investors from Forerunner, Lightspeed, and others
- What The Heck Happened? The Whiplash Year Of 2022
- Remembering the startups we lost in 2022
- 2022 YC Year in Review
- Gartner Top Strategic Technology Trends for 2022